首頁 技術文庫 先進封裝材料熱特性大哉問!解密規格書數值、透析熱分析工具

先進封裝材料熱特性大哉問!解密規格書數值、透析熱分析工具

發佈日期:2023/9/12 熱特性分析
發佈單位:iST宜特

先進封裝材料百百種,多數材料特性都與「熱」脫離不了關係,到底熱特性對元件壽命與穩定性影響有多大?
當我們透過熱分析量測得到材料的特性數值,或材料商提供的規格書,就是絕對正確的參考值嗎? 熱特性分析

隨著半導體技術發展遇到的物理限制與瓶頸,摩爾定律(Moore’s Law) 在半導體製程上漸漸不再成立,加上電晶體微縮製程的成本不斷提高,在尋求技術發展與成本的平衡之中,「先進封裝」進而帶來了有效的解決方案。

2023年AI熱潮席捲全世界,而人工智慧發展核心關鍵就是高速運算(HPC),然而先進封裝大多是透過「立體結構」的堆疊方式,達到縮小體積和提升效能的目標,但材料的層層堆疊加上結構複雜,散熱性、熱膨脹等因素,都會影響產品穩定性與壽命。

之前宜特小學堂有分享過「如何快速找散熱膠(TIM)異常點」以及「如何透過模擬掌握翹曲變形量避免異常」,本期我們一起來探討,熱特性對於選擇封裝材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運用熱分析工具量測熱特性數值。

熱特性分析

熱特性分析

  • 一、封裝材料有哪些種類與特性?為何要考量熱特性?

    市面上常見的先進封裝技術包括2.5D封裝技術,例如:CoWoS、I-Cube;3D封裝技術則有SoIC、InFO、XCube與Foveros等等。

    這些多樣的封裝型式與技術,大多有著共同的特點,就是經由封膠(Molding)程序,將包含晶片在內的整個元件進行密封,保護其不受外在水氣、灰塵、靜電、腐蝕氣體或UV光影響。而一般提到半導體封裝材料,多數就是用來提供黏著、支撐與保護的封膠。

    封裝材料的種類從金屬、塑料到陶瓷等等…各種材料都有優點和適用的產品。例如,金屬封裝擁有較佳的機械強度與散熱特性,且金屬材質本身就帶有一定的電磁波屏蔽能力。陶瓷封裝材料則具有低介電係數、耐腐蝕及熱膨脹係數小的優勢。塑料封裝價格較低且質量輕,一般擁有良好的絕緣和抗衝擊能力,也是目前半導體封裝材料的主流。

    綜觀上述各種材料的優點,不難看出,許多材料特性都跟「熱」息息相關,因此在選擇封裝材料時,必須將材料的熱特性納入考量,確認材料可以承受元件工作的溫度,以確保工作整體的穩定性與壽命。

    為了讓大家更好理解,我們就以最常見的「塑料封裝材料」來說明;塑料封裝材料的成分,以酚醛樹酯、環氧樹酯與矽樹酯為主,其中又以環氧樹酯類為大宗,常應用於填充支撐和絕緣的底部填充膠(Under Fill,簡稱UF),或是作為外殼保護的模封膠(Molding Compound,簡稱MC)。下面我們就以一張填充膠的規格書(圖一)為範例,初步認識常見的幾項熱特性及相關測試。

    塑料封裝填充膠的規格書範例

    圖一:塑料封裝填充膠的規格書範例

  • 二、最基本的熱特性CTE為何重要,又該如何量測?

    要建立材料的熱特性基本概念,最優先要知道的就是––熱膨脹係數(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簡稱CTE)。熱膨脹係數通常都是溫度的函數,隨著溫度而異;塑料封裝材料的規格書中常以玻璃轉移溫度(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簡稱Tg)作為分界來區別。

    例如圖一規格書中的CTE,在常溫到Tg之間的數值很接近常見印刷電路板水平方向的CTE;但過了Tg點之後,CTE就有了明顯的變化,在這個溫度環境下很可能導致產品因為CTE的不匹配,而造成電路板產生脫層或彎折,甚至元件或零件的斷裂及斷路現象。故CTE這個參數資訊,對於材料的選擇會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指標。

    那CTE要怎麼量測呢?依據樣品材質與測試工具不同,有多種規範可以參考。圖二是由宜特材料分析實驗室彙整出常見適用於熱機械分析儀(Thermomechanical Analyzer,簡稱TMA)的測試規範。但需特別注意,有時在規格書中看到的測試值,會是以材料商自行設計的測試方法測得,故測試值通常是供比較參考用。

    熱特性分析 一般常見的TMA測試規範

    圖二:一般常見的TMA測試規範

  • 三、為何需要量測玻璃轉移溫度(Tg)?

    前面有提到CTE是溫度的函數,不匹配的CTE可能造成許多不良影響。那為什麼會以Tg點來作為觀察CTE的分界呢?這就要需要了解什麼是Tg點,以及具有Tg點的材料在不同溫度下的特性了。

    Tg點和熔點、沸點等相變點(Transition Point)相似,用來定義「物質於兩個狀態之間的可逆轉換溫度」。熔點為固態與液態的轉換,沸點為液態與氣態的轉換,但Tg則同為固態之間的轉變,不像一般固、液、氣三態間轉換因為有明顯的體積改變所以容易觀察。

    材料的部分物理特性與溫度的關係可用圖三來概述,當材料在低溫時,會呈現出相對硬脆的特性;但當受熱升溫時,非結晶性部分的分子鏈區因獲得能量,便具有可移動的自由度,使得固體呈現出如同橡膠般柔軟的特性,因此以「玻璃態」和「橡膠態」稱呼這兩種不同的狀態,而在這兩種狀態間的過度區溫度,就被稱為「玻璃轉移溫度」,也就是Tg。

    熱特性分析 物理特性與溫度的關係概圖

    圖三:物理特性與溫度的關係概圖

    從上圖可知,Tg代表的並不是一個固定的溫度,應該視為一個「區間」較為恰當。使用者可依據製程的加工需求與產品的使用環境,來選擇合適Tg的材料,以滿足產品可靠度與壽命的需求。

    那規格書中的Tg點為什麼不是一個區間,而是一個溫度值呢?這就要牽涉到「定義」的問題,在不同的測試規範下有對Tg點的量測與取法作出定義,大家才能在同樣的基礎下進行Tg點的比較。

    Tg點的測試方式大略分為三種,除了如圖一規格書中出現的TMA與動態機械分析儀(Dynamic Mechanical Analyzer,簡稱DMA)之外,還有對樣品狀態寬容度相對較高的微示差掃描熱卡分析儀(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簡稱DSC)。圖四是宜特材料分析實驗室彙整出三種測試方式,搭配常見的Tg點測試規範。

    熱特性分析 圖四是宜特材料分析實驗室彙整出三種測試方式,搭配常見的Tg點測試規範。

    圖四:測試方式與常見的Tg點測試規範

    那當有Tg點測試需求時,該選擇哪個工具才是正確解答?

    宜特材料分析實驗室專業分析告訴您,其實,每個測試設備都有要求的樣品狀態跟尺寸限制。對於材料供應商或擁有原始材料者,可以依照設備需求去製作試片,所以一般會選擇偵測黏彈特性時靈敏度較高的DMA來進行測試,或是因應要求而製作試片以進行TMA測試。

    DSC則是要依靠材料在不同溫度的比熱容(Specific Heat Capacity,簡稱Cp)差異來作Tg點的量測,因此需要是Cp變化較大的材料,才能表現出比較好的測試靈敏度。即便如此,DSC還是有它的優勢,就是它的樣品需求量少,也沒有尺寸上的限制,只要重量足夠,即使是粉體也可以量測,對於小量或是粉體的材料來說是很便利的測試工具。(欲進一步了解DSC、TMA及DMA各項熱特性測試工具的比較表,請來信索取marketing_tw@istgroup.com)

  • 四、模數又是什麼,該如何量測?

    除了上述的CTE與Tg這兩項材料特性,機械特性對於材料的選擇也佔有一定的影響力,常見的機械特性比如樣品的剛度或耐衝擊能力。這兩個特性可以簡單理解成柔軟的材料容易被拉伸與彎折,也容易把受到的衝擊能量,以熱或形變的形式耗散(Dissipation);反之,較堅硬的材料不易受外力變形,就能將受到的能量較大量的保留並傳遞下去。

    規格書中的模數(Modulus)一般指的是彈性模數(或稱彈性模量),模數的定義為應力(Stress)與應變(Strain)的比值,它與常見的機械特性剛度(Stiffness)的定義是相似的,差別在於剛度須考量樣品的結構與形狀;彈性模數則屬於材料組成的內部性質,與結構無關。

    模數本身也是溫度的函數,一般會隨著溫度的上升而逐漸下降,可供製程人員選擇於合適的溫度下進行加工處理。一般規格書提供的模數為常溫下的量測數值,若有溫度條件的測試需求,則可於DMA或有加熱環境的拉伸試驗機中進行。

    熱特性分析 一般常見彈性模數的測試規範

    圖五:一般常見彈性模數的測試規範

    圖五提供一些常見彈性模數的測試方法,應該有讀者會發現,測試規範中出現了彎曲特性(Flexural Properties)和拉伸特性(Tensile Properties)兩種,為什麼會有這兩種呢?其實是來自於「測試方向」的差異,也就是又跟定義有關。

    「彎曲」顧名思義就是對材料進行彎折來觀察強度特性,有分成二點、三點或四點彎曲三種不同的測試方式。而「拉伸」則是在材料的軸向施加力量,可以是拉伸或壓縮,藉由觀察樣品軸向的尺寸變化來計算對應的強度,常見的楊氏模數(或稱楊氏模量,Young’s Modulus)就是在拉伸方向下測得的彈性模數。

  • 五、熱分析儀量測到的數值,都是材料的真正數值嗎?

    如果把剛封裝好的晶片,或是存放一陣子甚至使用過的晶片拿來測試,會跟規格書上的數值相同嗎?如果用上述測試方式來確認材質,是否符合要求?可以拿來做為進料檢驗的測試方式嗎?可以用這些測試來推測,是不是因為材料差異或變質造成失效?

    以上這些常見疑問,答案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

    首先最基本的一點,就是文中多次提到的「定義」。用什麼方法測?用什麼條件測?都需要說明清楚,才能在「相同的基礎」上進行測試結果的比較。

    其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所有的熱分析都會牽涉到「熱」,樣品曾經歷過的加熱、冷卻以及時間長短等等過程,成就了樣品的現況,也稱為這個樣品的熱歷史(Thermal History)。

    當我們要對樣品進行加熱或降溫的實驗動作,來取得需要的對應數據時,如果不是在相同熱歷史條件下的樣品,比較的基準就不同了。所以熱分析時常聽到「消除熱歷史」的這個動作,也就是在合適的熱處理條件下,使樣品達到可比較的測試基準後,再進行真正蒐集資料的測試步驟。

    不過,也不是所有數據的取得都需要進行消除熱歷史的動作,甚至可能造成測試結果失去比較的意義。例如:測試Tg點時,消除熱歷史的動作可以讓材料的結晶特性表現的更準確,來取得可比較的實驗結果。反之,對熱固性樹酯做消除熱歷史的動作,反而可能造成樣品固化程度改變,就無法獲得樣品當前狀態的資訊。

熱分析僅僅是封裝材料分析的一小部分,若攤開完整的規格書來看,是這眾多的物理特性、電氣特性與化學特性造就了當前的這支材料。讓人不得不佩服設計材料的研發者,要投入多少知識與技能,才得以提供半導體產業如此豐富又多元的材料來做運用。也希望宜特小學堂文章的內容,能讓您對半導體封裝材料熱分析這個領域有初步的認識。

本文與長久支持宜特的您分享,若有相關需求,或是對相關知識想要更進一步了解,歡迎洽詢 +886-3-579-9909 分機 6176 江先生 │Email: sa_tw@istgroup.commarketing_tw@istgrou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