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2015/6/24
發佈單位:iST宜特

智慧型手機與平面電視正快速升級至超高解析度(UHD)顯示規格,高解析多媒體影音(HDMI)規格與行動高畫質鏈結(MHL)規格更已成為全球消費性家電及行動裝置標準傳輸介面。
MHL聯盟主要針對消費性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至大螢幕顯示,因此2013年8月公布MHL3.0規範,希望以一條MHL達到影音傳輸大躍進。最新規格包含4K UHD、高速資料傳輸、音頻,同時可供電10瓦(W),另支援多螢幕同時輸出與觸控螢幕。
在MHL3.0公布的隔月,HDMI2.0規格也跟著發布。HDMI2.0一舉提升傳輸頻寬至18Gbit/s以支援4K超高解析度;在音頻方面,也有重大提升–支援高達32聲道、自動同步音頻視訊,以及可透過單一搖控器控制多款HDMI裝置的消費性電子產品控制技術(Consumer Electronics Control, CEC)擴充功能。
HDMI1.4b規範要點
- TMDS Electrical :
- Maximum Clock Rate 340MHz
- Maximum Total Throughput 10.2Gbit/s(3.4G/Channel)
- Protocol Test include:
- Character Synchronize Test.
- All Video Packet should be test.
- Pixel Coding:
- RGB 4:4:4, YCbCr 4:4:4 (8-16 bits per component);YCbCr 4:2:2 (12bits Per Component)
- Video Timing:
- Deep Color Timing.
- 3D Video Timing(Top-bottom, side by side, frame sequential 1920P at 120Hz)
- 4K2K Timing Support 4096×2160/30Hz
- Audio Coding:
- High-bitrate Audio(HBR)Sampling up to 768kHz
- Maximum Audio Channel 8 Channel
- One Bit Audio.
- HDCP Version.
- Support HDCP 1.x
- TMDS Electrical :
HDMI2.0規範要點
- TMDS Electrical:
- Maximum Clock Rate 600MHz
- Maximum Total Throughput 18Gbit/s(6G/Channel)
- Protocol Test include:
- Source Sink TMDS Protocol Scrambling Test.
- Sink Character Error Detection Tests(CED)
- Pixel Coding:
- Support 4:2:0 Chroma Subsampling.
- 4:2:0 Deep Color.
- Video Timing:
- 2160p 24-bit Color Depth, Deep Color, 3D
- Non-2160p 24-bit Color Depth, Non-2160p 24bit Color Depth
- Maximum Resolution at 24bit/px, 4096×2160/60Hz
- Audio Coding:
- HBR Audio Sampling up to 1536KHz
- Maximum Audio Channel 32 Channel
- HDCP Version:
- v 1.Support HDCP 2.2 and 1.x
- SCDC A8/A9 Support Test:
- Character Error Detect Support Behavior Test.
- Status and Control Data Channel(SCDC)Behavior Test.
- TMDS Electrical:
HDMI1.4b支援4K2K時序
有些人認為4K2K是在HDMI2.0才規範出來,實際上1.4b的時代就已經定義4K2K的應用,但是受限於最高頻率,1.4b的4K2K只能應用在Film Mode 24Hz/25Hz/30Hz上,並不是常用的60Hz。
然而,因為電視晶片在影格率(Frame Rate),也就是視訊格式每秒鐘播放的靜態畫面數量,補償上都有一定的水準(如MEMC技術導入),轉換至60Hz甚至120Hz亦有不錯的表現,所以早期就能看到4K電視的蹤影,甚至到今天4K的內容依舊還是以24Hz/25Hz/30Hz為主。
特別須要注意的是,由於CEA-861D尚未定義出4K的時序,HDMI把4K的VIC Code自定義為H01/H02/H03/H04(表1)。
HDMI_VIC Description Pixel
Frequency
(MHz)Hactive Hblank Hfront Hsync Hback 0X00 Reserved - - - - - 0X01 4K x 2
29.97, 30Hz297.000
296.7033840 560 176 88 296 0X02 4K x 2K
29.97, 25Hz297.000 3840 1440 1056 88 296 0X03 4K x 2K
23.98, 24Hz297.000
296.7033840 1660 1276 88 296 0X04 4K x 2K
24Hz (SMPTE)297.000 4096 1404 1020 88 296 0X05..0XFF Reserved - - - - - - 表1 HDMI對4K VIC Code自訂義
最大時脈速度(Maximum Clock Rate)
HDMI1.4b最大支援頻率為340MHz,在實體層(PHY)上的頻率可以到達3.4GHz。因此,在視訊格式(Video Format)上只要不超過340MHz的時序,基本上都可以傳輸HDMI1.4b的4k2k/30Hz、時脈速度為148.75MHz×2=297.5MHz,遠小於340MHz。但是,若產品需要同時支援高彩(Deep Color)時,將會產生問題。
當4K遇上高彩時,頻率必須測到12bit,也就是297.5MHz×12/8=446.25MHz,已經遠大於340MHz。所以,在1.4b時代,4K與高彩技術是不能同時存在的,測試及產品定義時務必小心以免誤判。
HDMI2.0最大支援頻率是600MHz,在數據通道(Data Lane)上的頻率可以到達6GHz。主要就是希望能支援4K2K/60Hz的時序,其實際頻率為297.5MHz×2=595MHz。
因此4K2K/30Hz的高彩便可以在HDMI2.0上實現,但是4K2K/60Hz同樣在高彩上不能並存,理由跟先前討論的一樣,頻率為595MHz×12/8=892.5MHz已超過上限許多,其餘時序的應用組合只要能反推Color Rate就可了解是否可行。
4:2:0色彩格式
HDMI2.0另外一項比較新的規格,為導入420的色彩格式(Color Format)。在420的格式下,影像會被壓縮為原來的1/4。所以,如果在4K/60Hz的時序下,時脈速度僅為595MHz/4=148.75MHz,與一般的FHD 1,920×1,080/60Hz時脈速度一致,而4K2K/30Hz下,僅有297.5MHz/4=74.375MHz。這項應用在廣播上十分需要,才不會因為播放4K內容而過度占據頻寬。
高頻寬數位內容保護(HDCP)支援
時域反射計(TDR)阻抗的量測
圖1 HDMI 1.4b TDR量測範例
HDMI2.0對應於HDMI1.4b阻抗量測則作了以下的修改。
- 測試時待測裝置(DUT)必須是Turn On的狀態。
- 新定義了Zdiff_Term的區間,是指積體電路(IC)內部終端電阻並上後所量測到的阻抗。
- 原先由連接器至IC Pad之間的阻抗定義為Zdiff_Through。
- Zdiff_Term的容許範圍為90~110歐姆(Ω);Zdiff_Through的容許範圍為85~115歐姆(250pS內允許75~125歐姆)。
- 來源端裝置(Source)與目標端裝置(Sink)都須要量測。
HDMI2.0早在2013年9月就已發表,然而相關細項及認證的規範,並未一次全部公布,因此依據慣例,在認定上仍採取較為寬鬆的態度,因此,廠商毋須全部功能都做到,才能宣稱支援HDMI2.0的功能。
音訊/視訊/充電一次滿足 MHL稱霸行動裝置傳輸介面
2010年開始,包括Silicon Image、諾基亞(Nokia)、索尼(SONY)、東芝(Toshiba)與三星(Samsung)等五家公司共組MHL聯盟,目的在提供一個能夠同時滿足音訊、視訊、資料輸出,並同時為行動裝置充電的解決方案,讓所有需求透過一條線,即可完全解決。目前全球採用MHL規格的裝置,已出貨超過六億五千萬件,這也使得MHL成為行動裝置輸出視訊的技術標準。
音訊/視訊/充電一次滿足 MHL稱霸行動裝置傳輸介面
2010年開始,包括Silicon Image、諾基亞(Nokia)、索尼(SONY)、東芝(Toshiba)與三星(Samsung)等五家公司共組MHL聯盟,目的在提供一個能夠同時滿足音訊、視訊、資料輸出,並同時為行動裝置充電的解決方案,讓所有需求透過一條線,即可完全解決。目前全球採用MHL規格的裝置,已出貨超過六億五千萬件,這也使得MHL成為行動裝置輸出視訊的技術標準。
MHL2.2規範要點
- MHL1提供5伏特(V)/500毫安培(mA),MHL2提供5伏特/900毫安培的充電能力。
- 5接腳Micro USB相容的接頭
- 支援CEC功能
- 能傳輸1,080p無損的HD Video
- 支援8 Channel 7.1聲道無損傳輸
- 使用HDCP 1.x加密技術
MHL 3.0規範要點
- 支援4K(UHD)3840×2160/30Hz的時序
- 改良的Remote Control Protocol(RCP)新增加Remote指令
- HID Support(Human Interface Device)周邊支援觸控鍵盤及滑鼠
- 10瓦高功率充電
- 使用HDCP 2.2加密功能
- 向下相容MHL1及MHL2
- Enhanced 7.1 Surround Sound with Dolby TrueHD and DTS-HD
- 使用5接腳Micro USB相容的連接器
- 支援多螢幕同時顯示
a.MHL連接至HDMI Type A的接腳(表2)
Contact | MHL |
---|---|
Number | Name |
1 | N/C |
2 | CD_SENSE- |
3 | N/C |
4 | N/C |
5 | TMDS_GND |
6 | N/C |
7 | MHL+ |
8 | MHL_Shield |
9 | MHL- |
10 | N/C |
Contact | MHL |
---|---|
Number | Name |
11 | TMDS_GND |
12 | N/C |
13 | N/C |
14 | N/C |
15 | CD_PULLUP |
16 | N/C |
17 | VBUS_CBUS_GND |
18 | VBUS |
19 | CBUS |
Shell | Shield |
表2 MHL對應HDMI Type A接腳
b.標準HDMI Type A的接頭(表3)
Type A pin | Signal Name | Wire | Type A pin |
---|---|---|---|
1 | TMDS Data2+ | A | 1 |
2 | TMDS Data2 Shield | B | 2 |
3 | TMDS Data2- | A | 3 |
4 | TMDS Data1+ | A | 4 |
5 | TMDS Data1 Shield | B | 5 |
6 | TMDS Data1- | A | 6 |
7 | TMDS Data0+ | A | 7 |
8 | TMDS Data0 Shield | B | 8 |
9 | TMDS Data0- | A | 9 |
10 | TMDS Clock+ | A | 10 |
11 | TMDS Clock Shield | B | 11 |
12 | TMDS Clock - | A | 12 |
13 | CEC | C | 13 |
14 | Utility | C | 14 |
15 | SCL | C | 15 |
16 | SDA | C | 16 |
17 | DDC/CEC Ground | D | 17 |
18 | +5V power | 5V | 18 |
19 | Hot Plug Detect | C | 19 |
表3 HDMI Type A接頭
MHL基本上是使用與HDMI類似的架構傳輸影像訊號,但因僅保留一組數據通道,所以必須把Data 0、Data 1、Data 2及Clock同時在Data 0上傳輸(MHL稱為AV Link)。
MHL連接至HDMI Type A之應用注意事項
首先,熱插拔偵測(HPD)接腳是被CBUS取代,因此CBUS除了有溝通功能外,還必須攜帶HPD的功能。再者,CD Sense的訊號線(Cable)中內建了一個3.3K的電阻,對應另一端是接在CD Pullup。因此當MHL-Type A的訊號線,插入HDMI/MHL 接收裝置時,同時會看到原來SCL上Pull-high的電阻,可利用這種特性做電壓檢測(Voltage Detection),來決定MHL、HDMI、無訊號(No Cable)三種狀態。
此外,Vbus為原來HDMI+5伏特的接腳,在MHL連接至HDMI Type A應用上,則變更為5伏特供電的功能;在MHL2的規範下必須能提供900毫安培的電流;而在MHL3的規範下甚至可以到2安培,接收端的設計除了注意電流方向之外還要依據MHL的規範提供對應的電流。
AV Link數據通道的基本特性
MHL1與MHL2的CBUS
HDMI中的DDC Bus功能被CBUS取代,一般應用上,DDC對外傳輸速度只能在約100kHz下工作,而CBUS則可在1MHz工作,可傳輸的資料量大幅增加。可惜在MHL1/2規範中人機介面裝置(Human Interface Device, HID)中並未被定義出來。因此,許多應用如鍵盤、滑鼠及觸控的座標,沒有標準的協議,實用性被打了折扣。
MHL3 e-CBUS
MHL3的e-CBUS有單端跟差分(Differential Mode)兩種模式。前者速度可達75MHz,後者更可高達150MHz,然而差分在應用開發的進度上似乎慢許多。
MHL3的架構跟MHL1/2差異很大,基本上Clock已經不再疊加在數據上,而是在e-CBUS上傳輸。因此MHL3的e-CBUS的時脈速度可以高達75MHz,AV Link的Clock則依據速率乘上不同的N值達成,如1.5G的N值為20(75MHz 20=1.5GHz);6GHz的N值為80(75MHz 80=6GHz)。
此外,MHL3的e-CBUS定義了Forward Data與Backward Data兩種型態,前者是指來源端傳輸給接收端的資料,由來源端驅動;後者是指接收端傳輸給來源端,由來源端驅動,此兩種型態訊號的層級不同並各自獨立,因此在e-CBUS上可以看到疊加的現象。如果測量點是在TP2則可以看到如圖3的波型。
圖3 Forward Data與Backward Data訊號疊加示意圖
此篇同步刊登於新通訊元件雜誌 6月號172期《 技術前瞻 》
http://www.2cm.com.tw/technologyshow_content.asp?sn=1506030016
若您對訊號測試有相關的業務需求,歡迎洽詢:王先生/ Alvin | +886-3-579-9909 分機 2602 | si@istgrou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