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C設計這條路上,就算模擬結果看起來完美得像神作,一上晶片還是可能冒出讓人崩潰的電路異常。這不只是花錢重投片的問題,更是會把專案時程拖到天荒地老,客戶追殺。更慘的是,碰到電路有問題時,工程師最常面對的困擾就是:找不到defect,完全搞不清楚要接哪條線、切哪個位置,debug起來簡直讓人懷疑人生…
隨著半導體技術的不斷演進,奈米區域成份分析在新製程開發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透過透射電子顯微鏡/能量分散光譜(TEM/EDS)技術,研究人員能夠深入鑑定奈米區域的成份訊息。然而,在進行TEM/EDS成份分析時,特別是涉及碳、氮、氧等輕元素…
2020年Intel就已提出矽光子將是先進封裝發展關鍵,如今四年過去,矽光子技術已真正成為半導體產業的關鍵研發核心,並預計兩年後將完成整合正式上陣。面對這次的「電」去「光」來新革命,您準備好了嗎?…
隨著半導體製程已逼近物理極限,各國大廠不斷從材料著手想要突破研發瓶頸,材料分析對於改善半導體缺陷、提升製程良率是非常重要的關鍵。現今的工程師想要解析微奈米材料時,經常會使用電子顯微鏡加裝X光能量散佈能譜儀…
車用IC上板至PCB的焊點可靠度測試(BLR)以往僅在AEC-Q104標準中稍作提及。終於在今年三月,眾人引頸期盼之下,針對車用板階可靠度的AEC-Q007標準問世。現在就讓我們快速了解一下AEC-Q007到底包含了哪些內容吧…
在晶片製造過程中,差排是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這個微小缺陷可能會引發半導體元件的漏電流,進而嚴重影響元件的可靠性。TEM是目前唯一能觀察到微小差排的分析工具,你會使用TEM這個超級工具分析差排軌跡嗎?…
在AI和HPC(高效能運算)等應用蓬勃發展下,IC製造商不斷致力於研發效能強大、體積小巧的3D堆疊異質整合晶片,當發現產品有問題時,究竟是元件本身老化?還是元件上板至PCB才發生的異常?…
現在最夯的第三類半導體,以氮化鎵(GaN)和碳化矽(SiC)為主,這兩者亦是高頻通訊元件和功率半導體元件的二大材料。過去受限於部分材料取得不易且昂貴等因素,主要應用領域僅侷限於國防、航太等…
近年來,新能源車輛,包括油電混合車和純電動車,迅速普及。這一趨勢得益於現代消費者不再僅滿足於車輛的基本功能,他們期望汽車能搭載更先進的技術,如聯網、自動駕駛、共享服務和電動動力等創新功能。對於車用電子元件亦日益重視,不僅要求功能安全,還要經過一連串嚴格的可靠度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