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最夯的第三類半導體,以氮化鎵(GaN)和碳化矽(SiC)為主,這兩者亦是高頻通訊元件和功率半導體元件的二大材料。過去受限於部分材料取得不易且昂貴等因素,主要應用領域僅侷限於國防、航太等…
近年來,新能源車輛,包括油電混合車和純電動車,迅速普及。這一趨勢得益於現代消費者不再僅滿足於車輛的基本功能,他們期望汽車能搭載更先進的技術,如聯網、自動駕駛、共享服務和電動動力等創新功能。對於車用電子元件亦日益重視,不僅要求功能安全,還要經過一連串嚴格的可靠度測試…
寬能隙半導體如氮化鎵(GaN)與碳化矽(SiC),是近年熱門的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又稱為第三類半導體。相對於以往第一類(矽)與第二類(GaAs, InP)半導體,第三類半導體因具有寬能隙、低漏電、耐高電壓及高溫等特性…
全球氣候變遷已成為國際間一個相當重要的環境議題,而造成全球暖化的氣候異常現象,最主要禍首就是七大類會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許多國家政府也陸續展開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政策,包括制定能源使用效率與排放標準,並進行管制、徵收碳稅或能源稅…
在半導體積體電路朝向尺寸微小化和功能極大化的發展方向上,先進封裝技術已成為提高晶片性能的重要途徑之一。由於不同材料之間的機械特性不匹配,以及製程中產生的熱機械應力,導致的各種失效模式亦接踵而來…
隨著半導體技術發展遇到的物理限制與瓶頸,摩爾定律(Moore’s Law) 在半導體製程上漸漸不再成立,加上電晶體微縮製程的成本不斷提高,在尋求技術發展與成本的平衡之中,「先進封裝」進而帶來了有效的解決方案…
3D封裝有效提高晶片效能,但仍要克服散熱及翹曲等技術瓶頸。從材料的角度分析,材料的選擇與整合方式都會影響晶片的散熱能力。在晶片堆疊時,如果兩片晶圓翹曲的方向不一致,就會難以執行…
隨著電能需求的大增,高電壓、大電流、傳輸快、散熱佳是未來新世代材料的必要條件。基本上,要能承受較高的電壓條件,即是半導體材料的能隙(Eg, Energy Band gap)要夠大,才可承受更高的臨界場(Critical electric field),以達到穩定快速又更高功率的轉換與輸出。要如何量得能隙的數值呢?宜特材料分析實驗室建議…
ESG永續發展已經從風險管理演變為創新與機會的驅動力,由於其涵蓋的面相非常廣泛,不只是在環境領域,還包含了社會與公司治理層面,如何在大框架下,找出施行重點,並且針對重點提升ESG相關績效,是現今多數企業正面臨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