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封裝助攻,5G重磅登場

5G

拒當5G 時代的局外人: 相關封裝測試項目, 你準備好了嗎?
5G icon

5G 世代正邁開大步,引領全球半導體產業主流應用

全球各個國家與地區陸續進行5G商轉,當5G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相關裝置預計大舉出現在市面上,包括網路基礎建設、連網設備和節點、行動終端等。

5G網路速率更快、使用頻段更高、連結規模更大、網路延遲更低、連網可靠性更高,這些技術規格的全面提升,使得產品設計難度大幅提高。如何達成效能目標,除了從晶片、架構、系統設計等層面提升之外,更需要透過良好的產品驗證測試及分析,方能協助達成5G的技術目標。

先進封裝技術,滿足 5G 晶片效能需求

5G技術致力於更快的傳輸速度、龐大的資訊傳遞及低延遲的特性,對於製程技術的需求更勝以往,如何能夠讓產品效能更上一層樓,可以從以下兩個方向共同發展:

  1. 製程微縮:能在有限的空間內提升運算的速度
  2. 先進封裝:藉由先進封裝解決產品尺寸過大耗電散熱等問題並利用封裝方式將天線埋入終端產品以提升傳輸速度

因製程的微縮,設備建置成本、良率與技術的難度也隨之增高,故此朝向「先進封裝」的方向來達到提升效能、改善製程成本與物理限制是目前的主流方式。

5G cellphone

針對5G裝置的先進封裝需求,其可分為終端應用以及雲端應用兩個層面來探討:

  • 終端裝置的高階封裝需求

    終端裝置包含應用在手機以及筆記型電腦(NB)的部分,如以5G手機為例,其應用講求輕薄短小、傳輸快速,且整體效能取決於核心的應用處理器AP(Application Processor) 晶片。當然隨著5G高頻波段的使用,負責傳輸訊號的天線設計也須隨之改變。

    以下將針對應用處理器與天線做進一步的說明:

    1. 5G手機的應用處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

    AP性能的提升除了晶圓製程的微縮外,就是依靠封裝技術的協助。其形式主要是以POP(Package on package)封裝為主,藉由POP的方式來堆疊DRAM能有效提升晶片間的傳輸效率並減少所需的體積。其連接方式從傳統的打線(wire bonding)、覆晶(Filp chip)一路演進到目前的扇出型(Fan-out)封裝。扇出型封裝主要是利用RDL佈線減少載板(substrate)的使用,如下示意圖

    5G先進封裝

    藉此減少載板的使用,間接達到效能提升、改善散熱、降低產品尺寸及成本的目的,因此在AP的IC選擇上,多以Fan out POP(Package on package)封裝型式為主。

    2. 天線

    隨著5G將高頻毫米波頻段導入商用,使得5G訊號從1GHz以下,延伸至超過30GHz,裝置對於天線的需求更勝以往,使得天線尺寸、路徑損耗以及訊號的完整性必須被加以考慮

    • 天線尺寸:由於天線體積取決於頻率,隨著更高頻波段毫米波(mmWave)的使用,天線將能有效的縮小尺寸至毫米等級。
    • 訊號完整性:透過增加天線數量進行發送及接受訊號,能使得資料傳輸的速度更快。
    • 路徑損耗:高頻波段穿透性強,但穿透所造成的能量耗損以及干擾會使得有效傳輸距離變短。

    因此在天線數量激增、可用面積維持不變的情況,天線封裝(Antenna in Package,AiP)封裝型式,則成為目前廠商的最佳解決方案,AiP主要採SiP(System in Package)或PoP的結構將RF晶片置入封裝以達到縮小體積、減少傳輸的距離以降低訊號傳輸時造成的耗損的目的。結構上可利用RF晶片的位置將結構區分成兩種,一種是包含在substrate內部的結構,另一種則是將RFIC置於substrate外側的結構。

  • 雲端裝置的高階封裝需求

    雲端裝置包含基地台及伺服器的應用,由於需處理龐大的資料訊息,則著重在效能及散熱方面,因此以高速運算(HPC)晶片為主,多採用2.5D/3D的大型整合型封裝結構,來提升訊號傳遞的速度與品質。

    其主要是藉由PCB substrate、Silicon interposer、RDL的重新組合來作為晶片之間溝通的橋樑,對比於傳統的substrate 線距可縮小四至五倍,如下圖:

     

    5G先進封裝

    線寬、線距的縮小能有效增加封裝的pin count 以及縮短訊號延遲時間,提升整體系統效能。

5G驗證分析 晶片

5G晶片異質整合當道,不可忽視背後的技術挑戰與驗證分析

封裝結構、材料的改變將會影響可靠度以及生產的結果,例如,熱膨脹係數不匹配(CTE mismatch)、翹曲(warpage)、表面黏著技術(SMT)狀況等導致板階可靠度(Board Level Reliability)異常,都是常見的問題。

  • 技術挑戰

    1. 熱膨脹係數不匹配(CTE mismatch)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熱膨脹係數(coefficients of thermal expansion,CTE),隨著溫度的變化使得材料的膨脹狀況不一,因此會產生材料應力(material stress)。由於5G封裝內堆疊了多種異質晶片,應力釋放的過程將更容易導致裂痕或脫層的現象並影響晶片的運作。

    「熱」永遠是產品可靠度的第一殺手,特別是同一封裝中納入不同晶片的溫度耐受度不一,晶片外部溫度、系統溫度也會產生影響。

    2. 翹曲(Warpage)

    由於5G先進封裝異質整合晶片堆疊較以往複雜,且封裝體積有擴大的趨勢,容易導致substrate嚴重的翹曲(Warpage)。特別是在進行表面黏著技術(SMT)時,因高溫使得翹曲更加嚴重導致無法順利焊接於PCB板上。除此之外warpage也可能導致雙球(Head in Pillow)的現象,進而造成可靠度測試早夭的問題。

    3. 其他

    高功率、高效能的產品主要是利用2.5DIC、3DIC封裝,因此需考量散熱及warpage問題,通常會搭配散熱蓋(heat sink)的設計來同步解決問題,但因其重量較重,在SMT過程中容易將錫球壓扁導致短路(bridge)等問題。

     

  • 5G先進封裝晶片驗證分析

    基於5G 先進封裝晶片的特性,所以在研發設計階段,包括先進封裝晶片翹曲的程度、異質材料整合的材料分析、在錫球上的表面黏著(SMT)狀況,以及溫度變化下,是否對於錫球、矽中介層接合有所影響等,都需要進行細部驗證。

    1. 嚴重翹曲導致SMT失效、測試問題

    先進封裝產品內部設計複雜度提高、尺寸的擴大,導致產品翹曲程度變嚴重,其結果會影響SMT上件的困難度以及測試socket接觸不良等問題。

    針對此問題,宜特備有量測翹曲的設備(Shadow moire),可模擬回流焊(reflow)過程中元件與PCB 翹曲(warpage)的程度,藉此調整SMT參數設定,確保SMT過程中有良好的焊接品質。

    shadow morie
    2. CTE mismatch驗證

    元件在長期運作的狀況下,因環境溫溼度的改變,材料交界處常因CTE mismatch而產生內應力,進而造成脫層及裂痕影響元件的運作。可藉由進行環境可靠度的測試,包括uHAST、TCT、Multi-reflow等模擬實際使用的狀況,以確保未來在變更材料、改變設計的狀況下,元件依舊能良好的運作。

    對此宜特提供可靠度測試規範的諮詢,以及失效後一連串分析的服務,以協助客戶釐清元件異常的可能原因

    3. 先進封裝結構複雜,難以用常規手法檢測

    封裝結構的改變,導致進行可靠度驗證後,針對脫層等無法被電測出的異常難以用常規的手法(2D xray ,SAT ,FIB ,etc)直接進行檢測。對此宜特可針對不同的封裝結構,提供完整的建議,例如2.5D IC封裝進行reflow後確認散熱膏是否有脫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