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全球太空經濟在2040年預計突破1兆美元,電子廠商紛紛投入太空市場。
但面對火箭與太空環境嚴苛的考驗,如何在地面模擬測試,使您的產品可在軌道順利運行?
衛星按軌道高度可分成低軌(LEO<2,000 Km)、中軌(MEO<10,000 Km)以及地球同步軌道衛星(GEO~35,800 Km),重量從幾公斤到數百公斤不等,其中SpaceX Starlink低軌通訊衛星近年轉商業化,開啟了新太空經濟模式。
另外立方衛星(CubeSat)造價門檻相對低,成為切入衛星技術研究的熱門標的。衛星產業鏈日趨成熟,以及衛星發射和製造成本的降低,帶來龐大的太空商機,相應的電子零組件需求亦隨之增加,讓不少廠商對邁向太空市場摩拳擦掌。
正統太空規的電子零組件要價不斐,且某些零件因各國管制政策不易取得,而商用現貨(Commercial of The Shelf,簡稱 COTS),例如電腦、手機和汽車採用的電子零組件,價格相對親民,性能好,供貨也較充沛,近年採用COTS執行太空任務是相當熱門的趨勢。
COTS電子零組件要上太空,需經過哪些驗證測試呢?
火箭發射對電子零組件的影響
太空環境對電子零組件有何影響
飛行履歷:電子產品晉升太空元件的最後一哩路
COTS電子零組件上太空前必須經過「發射環境測試」,包括模擬火箭發射時所產生的振動、音震、衝擊、電磁相容性測試,以及太空環境熱真空循環和輻射測試等(更多的測試項目不在此一一細數),通過這些測試後,更重要的是取得「飛行履歷」 (Flight Heritage),將產品發射上太空,若能成功執行各種任務,取得越多飛行履歷,產品的身價就越高,太空產業非常重視飛行履歷,飛行履歷也是產品最佳保證書。
宜特為亞洲最完整的太空環境測試第三方實驗室,於2019年與國研院太空中心合作,推動台灣太空產業發展;自2021年加入台灣太空輻射環境驗測聯盟,宜特已完成數十個案例,包含類比、數位、記憶體、射頻等各種電子零組件輻射測試。宜特持續建構更完整的太空環境驗證測試能量,提供一站式服務。透過專業分工,協助國內外廠商進行太空環境驗測,使廠商可以更專注在產品的設計與製造。